时间:2019-09-16 14:04:32编辑:知历史
“守口如瓶”还有下一句?“守口如瓶”有什么典故?知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
守口如瓶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,意思是能替人保守秘密,说话十分严谨。关于守口如瓶的典故有这样一个故事,北宋年间宋仁宗重用富弼,让他担任宰相一职,但富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,因此主动辞官回乡隐居。但富弼也从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,依然可以做到公正办事,所以就有“守口如瓶”一说。其实守口如瓶还有下一句,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,这次就来看看吧。
如果说某人对某事“守口如瓶”,就表示这个人口风很严,会产生一种很放心的感觉。
但是守口如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。
要知道在过去,有些人为了守住某个秘密,不惜杀人灭口。
许多人不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。
其实它的后半句更不容易做到,尤其是身处某些特定的位置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“守口如瓶”的后半句又是什么呢?下面就来为您揭秘!
“守口如瓶”出自唐·道世《诸经要集·择交部·惩过》:“守口如瓶。”
指的是紧闭嘴巴不讲话,像瓶口塞紧了一般。
这句话形容的是严守秘密,说话谨慎的形象。
答应守口如瓶的人带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。
是君子信守承诺、待人有责任心的美德。
然而,所谓纸保不住火,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守口如瓶都不容易做到。